听“北斗女神”徐颖讲述“北斗导航”和一个科学家的全部秘密
就像爱因斯坦认为上帝不掷骰子一样,任何一件事情都蕴含其必然性。而科学家就会把一件事情想到透,寻求一个问题的最优解。这也许是她在另一层面对于“偏执”的刻画与解读。
这位在网络走红的“北斗女神”自我认定的身份是:研究北斗导航系统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她耐心地向我讲述着“北斗”作为“大国重器”的重大意义,与此同时,她也坚定认为,相对于遏制谣言,科普工作的推进似乎更有利于大众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尤其是国家大工程,更加应该广泛科普。
2016 年,一段“中科院女科学家科普北斗导航系统”的视频走红网络,而后,女科学家徐颖被媒体冠以“军工女学霸”、“北斗女神”等称号,成为科普红人,连《人民日报》都发文表示:科普需要更多的“徐颖”。
摄影丨解飞
让徐颖火了的那次演讲原是中科院内部的一次行业内部交流,没想到演讲视频上传到网络后让她火到了圈儿外。除了日常的科研工作以外,处理媒体邀约如今也成为了她的一项日常事宜。自从徐颖被打上了“北斗女神”的标签后,似乎她便与“北斗”融为一体了。
在一次活动中,徐颖因为“北斗女神”这个称号,还遭到了大家的调侃,说“北斗女神”的头衔很有网红店主的味道。徐颖觉得,自己代表不了北斗导航系统,它是无数科研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结晶;而单纯的“北斗”二字也不能描述徐颖如今的所有工作,基于“北斗+”的PNT 体系也是他们现在工作的目标。
2018年春,我们来到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听徐颖为我们讲述了“北斗导航”和一个科学家的全部秘密。
一个温柔的“偏执狂”
看电影要有固定座位、制定每周外卖菜单、敲门一定要敲三次,这是美剧《生活大爆炸》中天才物理学家谢尔顿的一些“非典型行为”。提到科学家这三个字,他的形象可能会立刻蹦到我们的脑海中。
谢尔顿的生活必须要遵循一个模式,并且这种模式不能被打乱。这样的固有印象让很多人都觉得“科学家”似乎必须如此。端着一杯放满枸杞、黄芪的玻璃杯,徐颖抿了一口,不紧不慢说道:“谢尔顿这个人物的某些特质会与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吻合,比如说,偏执。但同时,他也是将这些特质放大几百倍塑造出来的戏剧性人物,而看起来更为正常的莱纳德比较接近于现实。”
耳边没有任何声音干扰是徐颖做事时唯一的条件,因此下班后空无一人的办公室成了她的首选。一旦开始投入几乎就会没有时间的概念,叫个外卖,最好是川菜,连续熬夜加班也成了徐颖口中普通且正常的事情。
2003年,徐颖开启6年的硕博生活,2006年从制作接收机开始接触与北斗相关的项目,至今进行了12年的科研工作,在这段期间,北斗系统经历了北斗二代的应用、北斗三代组网星首发、以北斗为核心的未来PNT体系论证等等一系列北斗导航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摄影丨解飞